专科人才培养与成果拓展服务工程——护理专项计划
中医药理论和中医护理技术
专项培训【150学时】
全面提升全国各医疗机构护理人员中医护理服务水平
推动中医护理高质量发展
项目简介
· 专科人才体系化培训新模式 ·

中医药理论和中医护理技术专项培训【150学时】旨在立足于中医药自身特点和人才成长需求,选中医特色突出的优势病种,建立护理人才体系化培训新模式,线上学习、考核,线下临床带教基地实践、临床带教,典型案例收集,AI智能数字传承工作室建设与数字化应用推,普及中医适宜技术全面提升全国各级医疗机构中医护理服务能力,助力推动中医护理高质量发展。

课程特色
课程大纲
学时安排 课程 学时
第一部分 中医基础理论 57学时点击展开
第一章 中医学基本特点与阴阳五行学说 7学时
第—节 中医学基本特点 1学时
第二节 阴阳的概念与基本内容 1学时
第三节 阴阳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学时
第四节 五行的概念与分类、基本内容 1学时
第五节 五行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学时
第六节 体质调适(一) 1学时
第七节 体质调适(二) 1学时
第二章 藏象学说 19学时
第—节 藏象学说概述(一) 1学时
第二节 藏象学说概述(二) 1学时
第三节 心的生理功能(一) 1学时
第四节 心的生理功能(二) 1学时
第五节 肺的生理功能(一) 1学时
第六节 肺的生理功能(二) 1学时
第七节 脾的生理功能 1学时
第八节 肝的生理功能(一) 1学时
第九节 肝的生理功能(二) 1学时
第十节 肾的生理功能(一) 1学时
第十一节 肾的生理功能(二) 1学时
第十二节 肾的生理功能(三) 1学时
第十三节 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一) 1学时
第十四节 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二) 1学时
第十五节 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三) 1学时
第十六节 奇恒之腑 1学时
第十七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一) 1学时
第十八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二) 1学时
第十九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三) 1学时
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 5学时
第—节 精气血津液-精 1学时
第二节 精气血津液-气 1学时
第三节 精气血津液-血 1学时
第四节 精气血津液-津液 1学时
第五节 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1学时
第四章 经络 5学时
第—节 经络总论(一) 1学时
第二节 经络总论(二) 1学时
第三节 十二经络概述与腧穴总论 1学时
第四节 奇经八脉 1学时
第五节 经络学说功能及临床应用 1学时
第五章 外感病因 7学时
第—节 病因-概述 1学时
第二节 病因-六淫、风邪 1学时
第三节 病因-寒邪、暑邪 1学时
第四节 病因-湿邪、燥邪 1学时
第五节 病因-火热邪 1学时
第六节 病因-疠气(一) 1学时
第七节 病因-疠气(二) 1学时
第六章 内伤病因 4学时
第—节 内伤病因概述与七情内伤 1学时
第二节 饮食失宜(一) 1学时
第三节 饮食失宜(二) 1学时
第四节 劳逸失度 1学时
第七章 病机 5学时
第—节 病机-概述 1学时
第二节 病机-邪正盛衰 1学时
第三节 病机-阴阳失调 1学时
第四节 病机-气血津液失常 1学时
第五节 病机-津液代谢失常 1学时
第八章 预防与治则 5学时
第—节 预防为主(一) 1学时
第二节 预防为主(二) 1学时
第三节 扶正祛邪、调整阴阳 1学时
第四节 治病求本 1学时
第五节 三因制宜 1学时
第二部分 中医护理学基础 5学时点击展开
第—节 中医护理学发展概况(一) 1学时
第二节 中医护理学发展概况(二) 1学时
第三节 中医护理基本特点和原则 1学时
第四节 生活起居护理 1学时
第五节 情志护理 1学时
第三部分 中药学 10学时点击展开
第—节 总论(一) 1学时
第二节 总论(二) 1学时
第三节 活血化瘀药 1学时
第四节 解表药 1学时
第五节 清热药 1学时
第六节 泻下药 1学时
第七节 祛风湿药 1学时
第八节 温里药 1学时
第九节 理气药 1学时
第十节 开窍药、补虚药 1学时
第四部分 方剂学 5学时点击展开
第—节 总论 1学时
第—节 辛温解表 1学时
第二节 桂枝汤、辛凉解表剂 1学时
第三节 泻下剂、和解剂 1学时
第四节 清热剂、理气剂 1学时
第五部分 诊断学 13学时点击展开
第—节 望诊(一) 1学时
第二节 望诊(二) 1学时
第三节 望诊(三) 1学时
第四节 望诊(四) 1学时
第五节 闻诊 1学时
第六节 问诊(一) 1学时
第七节 问诊(二) 1学时
第八节 问诊(三) 1学时
第九节 切诊 1学时
第十节 八纲辨证(一) 1学时
第十一节 八纲辨证(二) 1学时
第十二节 八纲辨证(三) 1学时
第十三节 八纲辨证(四) 1学时
第六部分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 18学时点击展开
第—节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一中医离子导入技术 1学时
第二节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一耳穴贴压技术 1学时
第三节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一隔物灸技术 1学时
第四节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一刮痧技术 1学时
第五节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一经穴推拿技术 1学时
第六节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一麦粒灸技术 1学时
第七节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一悬灸技术 1学时
第八节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一穴位贴敷技术 1学时
第九节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一冷敷技术 1学时
第十节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一湿敷技术 1学时
第十—节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一中药灌肠技术 1学时
第十二节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一中药泡洗技术 1学时
第十三节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一中药热熨敷 1学时
第十四节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一中药涂药技术 1学时
第十五节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一中药熏蒸技术 1学时
第十六节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一中药蜡疗技术 1学时
第十七节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一中医穴位注射技术 1学时
第十八节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一罐技术 1学时
第七部分 中医内科学 10学时点击展开
第—节 胃痛 1学时
第二节 哮证 1学时
第三节 喘证 1学时
第四节 感冒 1学时
第五节 痹病 1学时
第六节 眩晕 1学时
第七节 消渴 1学时
第八节 心悸 1学时
第九节 胸痹 1学时
第十节 中风 1学时
第八部分 中医外科学 10学时点击展开
第—节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 1学时
第二节 中医外科疾病辨证 1学时
第三节 中医外科疾治法与调护 1学时
第四节 蛇串疮 1学时
第五节 乳痈 1学时
第六节 湿疮 1学时
第七节 脱疽 1学时
第八节 辨证换药 1学时
第九节 痔的治疗 1学时
第十节 肛裂 1学时
第九部分 中医护理经典 4学时点击展开
第—节 学通中医经典,领航护理职业 1学时
第一节 《伤寒杂病论》的成书背景和历史沿革 1学时
第三节 《伤寒论》的内容和贡献 1学时
第四节 关于六经辨证的若干问题 1学时
第十部分 中医护理三新技术 18学时点击展开
第—节 耳部全息铜砭刮痧的临床应用 1学时
第一节 耳穴保健操 1学时
第三节 耳穴贴压法 1学时
第四节 耳穴贴膏法 1学时
第五节 罐法概述 1学时
第六节 平衡火罐技术操作要点 1学时
第七节 平衡火罐缓解疲劳综合征 1学时
第八节 刺络拔罐的临床应用 1学时
第九节 火龙罐在面神经炎中的应用 1学时
第十节 艾草的临床应用 1学时
第十一节 五行雷火灸在临床中的应用 1学时
第十二节 热敏灸在临床中的应用 1学时
第十三节 改良铺灸经典案例分享 1学时
第十四节 少儿推拿概述 1学时
第十五节 少儿推拿常用手法 1学时
第十六节 健脾胃、增食欲保健调理 1学时
第十七节 强肺卫、增体质保健调理 1学时
第十八节 增高保健调理 1学时
课程学习
· 专科人才体系化培训新模式 ·
数字化云平台
· 多功能化、系统化云服务平台 ·
岐黄天使——数字化云平台针对于全国各级医院已经开通使用,是一款可实现培训人员智慧屏一览、培训记录导出、证书一键查询、不良事件管控、层级培训服务等多种功能,以及全国护理动态实时更新浏览的多功能化、系统化云服务平台。
服务:可针对于参加中医药知识和中医护理技能培训的医院专属定制(≥300人)